电话那头“猜猜我是谁”?
短信收到通知“中奖”了?
买买买之后物款两空?
......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从编故事蹭热点到对新技术的非法利用,骗局套路层出不穷。年末将至,小编带你一起识别这些“千层套路”,远离花式忽悠。
紧跟社会热点“比你更懂你”
利用民众心理弱点,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步步设套。
利用疫情发布虚假违法广告
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所等名义,通过社交软件、二手交易网站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声称可出售防疫新药、医用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或可帮助病患联系医院床位、提供管制区域车辆通行证等,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假冒扶贫工作人员造谣行骗
不法分子以“精准扶贫”为幌子,发布“扶贫专项资金发放”等相关虚假消息,要求受害人报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并缴纳所谓的“扶贫审计费”等相关费用。
毕业季发送“高薪招聘”虚假信息
不法分子通过电话与受害人联系骗得信任,继而以付体检费、培训费、住房押金等名义要求其汇款。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伪造证件在银行开户,现金到账后立即转走。
“消费返利”披上共享经济外衣
不法分子通过虚构“共享经济投资项目”进行非法集资,声称可获得高额返利,吸取到足够的资金后失联消失。
案例:成都一家机构宣称“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依法编制的‘国家共享经济创新交易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由他们负责,并称可获得高额返利,“买多少,返多少”。不少人参与其中,得到返现没几天,该机构突然停止返现。
所有无缘无故的“利”都暗藏陷阱
发布“低价”“中奖”等虚假信息,引诱他人“心动+行动”,进而落入圈套。
买了“最低价”还有“更低价”?
不法分子以优惠、打折、低价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抽奖必中奖?全靠运气?
不法分子假冒娱乐节目或知名企业向受害人发送虚假巨额中奖通知,并以“个人所得税”“手续费”“保证金”等为借口进一步行骗。
无抵押、无需征信,当天放款?
不法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小额短期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受害人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进行诈骗。
虚假信息纷纷扰扰,如何防范?
近年来,各种骗局套路频现,因此有传言称“接听电话被吸费”“回复短信导致银行卡被盗刷”,引发不少人担忧。专家表示,“接听电话被吸费”在技术上根本无法实现。而短信是通过运营商系统中转的,单纯回复短信并不会造成手机中毒。但如果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导致手机下载了木马病毒,并通过后台监听系统泄露了手机银行转账短信验证码,则会造成资金损失。在此提醒大家,如果收到中奖、积分兑换、话费充值、信用卡提额等信息,一定要通过官方途径确认后操作。
安全小常识:养成好习惯,防范骗局套路
1.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2.网上银行操作时,建议手动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域名相似的钓鱼网站。
3.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4.密码设置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
5.开通账户变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6.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登录网上银行、支付账户。
7.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