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他评论
  3. 一个地方网信干部的扶贫故事|致敬劳动者

一个地方网信干部的扶贫故事|致敬劳动者

发布时间:2021-05-24 14:41 分享到:

正安县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遵义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178户127334人,贫困发生率达21.22%。三年前,贵州省委网信办规划财务处处长伏效平挂职任正安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和溪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马鞍村第一书记,“2018 年我去正安的时候,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17665户36530人。”

“基础还需补短板,产业还需创品牌,群众还需强精神” —— 在正安县找到“帮扶”方向后,伏效平想办法协调资源,发挥宣传系统和网信部门的优势,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2019 年,正安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 8673 元;2020 年 3月,正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彻底撕掉贫困标签。2021年 2月25日,伏效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稳扎稳打补基础短板

初到正安县,伏效平用了一个月时间走访了12 个乡镇 30 多个村。通过调研,他发现当地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教育、通信、人居环境等还存在较大短板。

“伏书记,我们的愿望啊,就是把路修好!”赵家沟组和大坡组是马鞍村的两个深度贫困组,不通公路一直是这两个组“卡脖子”的难题。伏效平在这两个组走访时,老百姓都希望把路修好。

他多方了解后认识到,光靠政策上的支持是不行的,必须要把外部资源和内生动力结合起来。于是,他向两个组的群众表明了这样的想法,“只要大家投工投劳把毛路修出来,硬化的事我来想办法”。

在村民修毛路的同时,伏效平奔波在省城和正安之间,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两个组的毛路已基本挖好,帮扶资金也有了着落——神首集团、长通集团等企业带来了24万元现金。

2018 年来,马鞍村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改变,人居环境改房119 户,改厨 170 户,改厕 179 户;产业路 5.6 公里,进寨路 8.4 公里,连户路及院落硬化 15456 平方米。

“伏书记,我们家又没得水吃了!”村民赵孝勇打来电话。一直以来,季节性缺水是马鞍村的顽疾,如何解决?伏效平和村干部们商议,最后决定修建人饮工程。

但首先要找到充足的水源,他立即联系县、镇的专业人员,进入马鞍村赵家沟组的高山深处寻找水源。山里常年无人走动、丛林密布,又正值雨天,一行人低头弯腰地小心前行,不少地方都得攀着树枝借力。

“慢点、慢点”,同行的同志摔倒了,伏效平正要提醒,自己也倒地“滑行”。水源找到了,一行人个个是两腿泥、一身水,但是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经过多次寻找、多个水源点比对,他们最终锁定在倒刀溶洞开源。通水那天,几个组的老百姓都笑开了花。近年来,伏效平带领马鞍村村支两委修建人饮工程多处,解决了768人的饮水难题。

伏效平等一行人进入马鞍村赵家沟组的高山深处寻找水源。

由于很多村子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伏效平下村时,他坐在车上打电话,经常打着打着拐一个弯信号就没了,然后拐一个弯回来,信号又有了,他就去电信运营商那里了解情况。

原来,当地通信基站的密度不够,基站设备也已经老化。伏效平协调运营商把基站的密度加起来,更换了一些设备,还给加了一些装置,这样,村里的网络信号得到了改善。

正安瑞濠移民安置点是遵义市最大的移民安置点。伏效平到正安的第一天就来到这个安置点。“当时还是个大工地,正在建设。”伏效平对传播君回忆道。

但是安置点搬进来的人很多,有 1 万多人,里面还有很多学生。当地中学只有 900 个学位,加上易地搬迁的孩子,共需要1800 个学位,缺口很大。

伏效平随后争取到贵州省发改、文化、农业、旅游、扶贫等部门的帮助,协调5000 多万元资金支持并推动建成正安瑞濠移民安置点配套学校——宣瑞中学,解决贫困学生义务教育无就读学校的问题。

三年的真蹲实驻,让伏效平对扶贫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他表示,要稳打稳扎把事情做好、把基础打好,一步一步来,不要太匆忙、太紧张,不要太急功近利,“要用发展来解决问题,当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遇到困难就不是什么事了,就能化解过去了。”

“黔网帮”创产业品牌

“老黄,今年的收成怎么样?”“伏书记,今年还可以,再过两年就更好了。”

在马鞍村石桥组茶叶基地上,伏效平和正在管护茶树的黄世财打招呼,黄世财乐呵呵地答道。

2018 年,伏效平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石桥组组长黄世财提出来想种点白茶。

此前,村里的产业比较薄弱,“种什么都不好”“种了也卖不出去”,村里绝大部分是老年人,加上一些产业发展失败的经历让村民丧失了信心。“要脱贫致富,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但种什么,成了困扰伏效平和村民的难题。

白茶是正安县的主导产业,但不意味哪里都能发展,哪里都能发展好。伏效平咨询相关专业人士,结合马鞍村的海拔、气候、土壤等情况,判断马鞍村是可以发展白茶的。

不过,乡亲们并不都像黄世财那样热心并支持种白茶。接下来,一场场群众会、一次次培训会,田间地头搞规划、土地流转调纠纷,伏效平和村干部一道,一头扎进了产业发展的工作中去。2018 年以来,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白茶1500 多亩。

伏效平(右)在村民家中调研。

“养在深闺人未识”,白茶产业有了一定基础,却因为缺乏知名度而影响销路,“互联网有提升品牌形象的优势,‘黔网帮’对打造正安白茶形象和拓展销售渠道起到很大作用。”伏效平告诉传播君。

伏效平介绍,“黔网帮”是贵州省委网信办结合正安实际打造的网络扶贫公益品牌样板,运用互联网突破地域、市场等限制,统筹省内外互联网企业、新闻媒体、网络社会组织、网络名人等资源,探索“网信统筹指导、协会组织协调、平台流量助推、地方服务保障、企业增收反哺、群众奋力脱贫”的贵州网络扶贫新模式。

58 集团依托在互联网生活信息服务领域的独特经验和优势,为正安县提供“就业”“信息”“产业”等三方面的帮扶;

网易公益“一块屏”教育扶贫试点基地捐赠项目走进正安县,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正安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拼多多与正安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拼多多在农产品销售、产业发展、电商体系建设、电商培训等领域给予帮扶和支持;

贵州电商云公司建设“黔网帮”首个县域馆“正安馆”,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正安农特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深山;

家有购物、多彩宝、“助农团团”等互联网电商平台,网上推荐销售正安县农特色产品,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行动;

贵州省网络文化发展协会选择一批有潜质、懂文化、有情怀、正能量的正安城乡青年作为培养对象,创新开展“黔网帮·正能量网红培训计划”,共培训了65 名正能量“网红”。

“黄世财的儿子黄超就参加了正能量网红培训,通过直播带货,相信将给他们家带来更大收益。”伏效平信心满满地说。

“扶上马送一程”,正安县脱贫摘帽后,贵州省委网信办保持现有对口帮扶政策持续稳定,严格遵守“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继续发挥行业和系统优势,特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巩固充实网络扶贫特色优势。

“今年我们要把数字乡村试点迅速开展起来,组织干部去其他试点县区考察学习,然后把这些经验用到我们正安的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来。”伏效平表示,“黔网帮”网络扶贫公益联盟成员也将在正安布局,在数字乡村建设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文军扶贫”强群众精神

1987 年,正安县委县政府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送 300 名娘子军南下广东,拉开了贵州省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序幕。2012 年,正安县实施“凤还巢”工程和“返乡创业”大行动。2013 年,首家由正安人带回的吉他企业落地。

如今,正安一个县的吉他出口量,占据中国吉他出口总量的近半数,享有“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的称号。

“我在调研时了解到,当时整个正安县人口是 66 万,外出务工的人口就占 22 万。”伏效平表示,如今正安吉他产业园极大地带动了正安本地人就业,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亲情缺失等问题。而这一切,离不开贵州“文军扶贫”行动的助力。

2018 年初,吉他产业在正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要想再向前发展,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就得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品牌宣传,效果来得最快的还是影视作品、广告和新闻宣传。这正好是伏效平所在的宣传文化系统的优势。制作电视剧,是伏效平作为“文军扶贫”的一名“尖兵”打出的“第一枪”。

2018 年 5 月,电视剧《吉他兄弟》的策划工作正式启动。项目策划、编剧采风、剧本创作、资金筹措、合同订立、演员选择、实地拍摄……电视剧拍摄的各个环节,都留下了伏效平的身影。

这部以正安 300 娘子军开创贵州劳务输出先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打造吉他世界工厂为背景,讲述“吉他兄弟”创业故事的电视剧,于 2020 年 10 月在 CCTV8 和CCTV1 双台联播,首播后创出超1亿阅读、超 11 万讨论,收视率持续领先,微博和知乎话题刷屏的佳绩。

电视剧推动了正安吉他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也增强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

协调正安县走进电影频道,进行专场宣传推介;争取近 200万元支持建成正安县融媒体中心;争取 130万元支持正安县邀请凤凰卫视拍摄专题外宣片;推动正安县农特产品在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争取筹集 46 万余码洋、2 万余册图书,支持正安县图书馆成立“孔学堂国学图书室”……

伏效平所在团队在帮扶正安过程中积极探索的“文军扶贫”工作,2020 年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案例,也是全国宣传系统唯一入选案例。

贵州省委网信办自 2015 年开始参与定点帮扶正安县,特别是2019 年独立开展帮扶工作以来,不折不扣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伏效平舍小家为大家,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成为群众心中的贴心人、村干部的主心骨、基层党员的好榜样。

“我们就像一点点光洒到那里,老百姓看到了这一点点光,就容易找到一点方向,有了前进动力。”伏效平说,虽然感觉自己只有很渺小的一分力量,但自己愿意到群众中,在各种场合穿行,去点燃光亮,然后让他们看到希望,慢慢地,“星星之火”在某一天,终将汇聚成燎原之势。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ZrktaOCMuPoVQ9C-DmQ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