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挤掉“政绩泡沫”为基层真正减负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挤掉“政绩泡沫”为基层真正减负

发布时间:2023-12-20 15:04 分享到:

不得强制下载、强制打卡、滥用排名!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形式主义划定“红线”,为数字政务立下“规矩”。

近年来,各地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的步伐明显加快,纷纷发展各种政务类APP、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两微一端”一度成为基层工作的新标配,如今又从“两微一端”向短视频领域延伸。

不可否认,政务新媒体的兴起,初衷是为了优化流程,让基层工作更加简便,办事功能更有效率。然而,一些部门通过行政命令、工作考核等方式,强制要求基层干部安装、使用,并摊派推广安装任务,使本来“减负”的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被异化为“增负”的硬手段。《半月谈》杂志曾经报道过某地社区干部,“一人照管60个手机APP账号、3部手机随时连着充电宝……”这种应付各种形式化考核的经典场景,成为基层干部的指尖之累,工作中不能承受之重。

技术本应为工作赋能,如何却成了负担?说到底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所致。早些年,基层政府打造“两微一端”大家一哄而上。时下,短视频风头正劲,政务视频号随之频频亮相,其实大部分都是装点门面,徒有其表。有研究数据显示,全国地级市的政务智能问答系统,仅有10.7%的“智能客服”能够较为准确回复问题,多数“客服”给人一种答非所问的体验。一些地方在基层治理中,片面把政务新媒体的使用数据和成效上报,在考核上重流量“面子”、轻效能“里子”,时时得打卡,事事得留痕,滥用排名多头填报,好好的经都给念歪了。

事实上,评价考核工作,过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结果。线上生活只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指尖上的政务”也只是政务的一部分。微信群里“收到”不等于“办到”了,照片转发了不等于工作落实了。如果政务考核一味地要求“打卡”“签到”,却忽略了基层工作体量大、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这种工作“留痕”重于“绩效”的考核方式,把政务办公群变异成职业“秀场”,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浮夸和形式主义盛行,害莫大焉。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苦基层久矣,现实中早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多地出台了系列举措,努力破解难题。浙江省就在2019年出台基层减负20条,今年上半年又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现在,随着此次《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统一行动正式开始。这些措施针对性强,为流于形式、困于指尖的“顽疾”开出了清晰的“药方”,力度空前、深切地回应民意。

“指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干部,也只有先从繁琐的“指尖事务”解脱出来,他们才有精力到群众中去,他们的“指尖”,才有可能连接起群众的“心尖”。

(来源:"网信浙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K_cQ8AYwEEV0sizU4rAFQ)